主讲人:刘亚猛教授
讲座时间🧑🏻🔧:29号(周二)下午4:15-6:00
讲座地点:如心楼605
主讲人简介🫸🏼:
刘亚猛🆕,福建师大77级英语专业本科🈴,79级硕士研究生🏉,攻硕期间并被选派参加北京大学富布莱特高校师资培训班,获美国文学证书。1982年被授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6年考取国家教委访学名额,到美国俄勒冈大学英文系进修🥩。1987年得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奖学金(fellowship)全程资助,在该校英文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底获南加大英语专业(修辞学方向)博士学位后,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聘为该校英语与修辞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在美长期从事教学与学术工作。2003年作为福建省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回母校福建师大服务,现任该校外语AG尊龙凯时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亚猛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修辞学及论辩学🪱,学术兴趣还包括比较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等。他在Philosophy and Rhetoric、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Argumentation, Rhetoric Review, Journal of Pragmatics等相关领域权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探讨当代西方修辞和比较修辞理论的前沿及重大课题,提出独特、原创✍️、对学术认识有所冲击的新观点及视角🛖📊,不少论著或被广为引用,或被选为北美修辞学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入选论辩学理论经典文集🩼。刘亚猛的学术成就得到相关领域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曾应邀在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IATIS)2006年南非开普敦全会及国际修辞史研究会(ISHR)2015年德国图宾根双年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发言,并曾多次获得国内省级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奖项(包括福建省社科优秀作品一等奖两项)🏋️。2010至2014年还曾两度获聘兼任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在港从事教学及学术工作
讲座简介🧕:
在全球化日益全面深入的今天,比较研究,即以比较为主要方法或手段的学术研究🤞🏿,按理说应不断取得长足进步🫶🏿、迅速发展为最显要的学术话语生产方式之一才是。然而在事实上,人文社科多数领域的比较研究却依然深陷于因内部思想混乱而引发的生存危机⏸,鲜有能摆脱其边缘化地位的。长期以来🌂,部分比较研究者对于“比较研究的目的何在?”、“比较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在比较过程中保持客观公允、避免偏见及误读?”乃至于“什么是比较文学(哲学、法学、语言学等)?”等基本问题采取某种鸵鸟政策📬,造成其研究“成果”因得不到理论支撑而经不起检验🏋🏼♀️。另一部分比较研究者则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激进的理论反思,将自己逼进认识论👧🏿🚵🏽、政治意识形态及学术伦理的困局并且难以自拔🧘🏿♂️👉🏽。修辞(rhetoric)是最早对“比较”作为一种话语生成手段产生兴趣并加以理论归纳的学科。传统修辞思想及当代修辞理论所提供的独特阐释工具为探讨困扰着人文社科领域的不少问题指明了值得认真考虑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将人文社科的比较研究看成是某种独具一格的学术修辞有助于祛除比较学者的“心病”👶🏻,恢复这一领域的理论自洽,促进比较研究的健康发展♙。